400 110 1177
部分案例 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政策法规 视频资讯 老将出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服务中心 > 信息资讯 >老有所为 >贵州毕节:释放“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毕节:释放“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新华网    类别:老有所为    浏览量:...    更新日期:2022-10-10
导读:退休干部有技术、有经验、有阅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和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释放‘银发’红利,发挥‘银发’余热,可以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陈大姐,我今天来基地务工,你什么时候开车来接我?”“陈大姐,地里的秧苗长虫了,你看得喷哪样药?”……群众口中的“陈大姐”名叫陈尚菊,最近,她忙着带领群众在蔬菜基地种植白菜、采摘辣椒,给莲花白施肥。

  56岁的陈尚菊原先是贵州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干部,2016年8月,在街道党工委的鼓励下,她带领群众创办了种养专业合作社。2021年8月退休后,陈尚菊放弃悠闲的晚年生活,仍一心扑在合作社的事业上。

  “每天早上我去基地上班的时候,看到退休的邻居们去晨练,等我下班的时候,他们正好吃完晚饭出去遛弯,有时候也想歇歇,但看着基地的务工群众每个月能领到两三千元工资,我又觉得值了。”陈尚菊说。

  6年来,在陈尚菊带领下,合作社组织群众负责鹏程街道4200余亩茶叶的栽种管护,实施辣椒、莲花白等“短平快”项目300亩左右,带动5.7万人次就近就业,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

  8月26日,陈尚菊在辣椒基地劳作。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 摄

  在毕节市,像陈尚菊这样的退休干部还有不少。近年来,毕节市紧扣乡村振兴充分挖掘“银发力量”,共有1700多名退休老专家、老同志深入农村,奔走在田间地头,参与产业振兴和农业科技研究项目,为群众培训农业技术,以院坝会、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惠民政策,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2012年,23岁的返乡青年孙勇在家乡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成立聚沣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因缺乏管理经验和管护技术,试种的20余亩葡萄都死了。正准备放弃的时候,孙勇参加毕节市关工委组织的青年农民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结识了毕节市退休农业专家陈烈耀。

  “陈老师在农业部门工作近40年,经验丰富,葡萄栽培、施肥、剪枝、套袋、滴灌等技术,都是他来基地手把手教我的。”孙勇说。如今陈烈耀已80岁高龄,仍经常来基地指导技术,合作社每年葡萄产量40万斤左右,产值100余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数十个稳定的就业岗位。

  8月25日,陈烈耀(左一)为孙勇传授葡萄栽培技术。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 摄

  黔西市谷里镇把威望高、能力强、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100余名“五老”人员动员到各基层关工委组织中,将关工委打造成乡村一支“过硬”的队伍。

  2017年,为了建设300亩蔬菜基地,谷里镇关工委、“五老”人员等走街入户,帮助村里流转土地,为群众答疑解惑。目前,基地共建设有500多个大棚,种植有圣女果、香菇、羊肚菌等,去年仅羊肚菌便净赚300余万元。谷里镇关工委在蔬菜基地挂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免费接收周边中小学生来此学习农业技术知识。

  “退休干部有技术、有经验、有阅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和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释放‘银发’红利,发挥‘银发’余热,可以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毕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洁说。
分享到:
更多 ->
 
 
3.148.105.127